公众号
妇幼云
患者通道
通知公告
办事指南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知识产权
下载中心
院校教育
教学信息 教学管理 教学任务
毕业后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继续教育
进修管理
基地培训
江苏省分娩镇痛技术培训 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
临床试验机构
机构介绍 办事指南 法律法规 信息动态及公告 受试者招募 常用下载
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组织介绍 伦理审查 常用下载 知识法规 受试者招募 会议通知
医学伦理委员会
组织介绍 政策法规 伦理审查 常用下载
组织介绍 伦理审查 常用下载
生殖伦理委员会
组织介绍 法律法规
举报监督
信访投诉
院长信箱
预约挂号
学科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出诊表
交通指南
就诊流程
病员通知
科室分布
儿科
科室设有新生儿科、新生儿家庭病房、普通儿科、新生儿观察室、母婴同室、儿科门诊6个诊疗区域。是国家首批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全国新生儿围产期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心。开展与多学科合作的产前、产时与产后一体化链条式管理医疗模式,形成胎儿疾病产前评估与处理、新生儿危急重症疾病救治、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与诊治、高危儿出院后随访与干预于一体的“新生儿救治诊疗中心”。
普儿科设置呼吸、消化、神经等亚专科,开设普通儿科门诊、早产儿出院随访、遗传代谢病、儿童呼吸(哮喘)专科、儿童内分泌专科、儿童消化与过敏专科、儿童神经专科、新生儿专科门诊等。
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医学科研专项资金项目1项;发表各类文章20篇,其中SCI论文8篇、中华级7篇。获第二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最佳案例-优越案例奖1项、全国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
本学科开展了与多学科合作的围生期三级网络管理医疗模式:
I级(胎儿期):产前疾病诊断与咨询,病理妊娠胎儿会诊,产前胎儿健康评估,胎儿宫内治疗。
II级(分娩期):产房新生儿复苏,院内危重儿转运,院外危重儿转运,高危新生儿观察。
III级(新生儿期):母婴同室新生儿评估与干预,NICU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以家庭为中心的救治,高危儿出院后评估与随访,遗传代谢病筛查与诊治。
至目前形成了胎儿疾病产前评估与处理、新生儿危急重症疾病救治、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与诊治、高危儿出院后随访与干预于一体的“新生儿诊疗专科”。
科室具备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和人性化服务理念,其中具有空气层流净化、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救治技术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项救治技术包括: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管理技术,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技术,脐动静脉置管技术,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技术,新生儿溶血病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技术,高频通气技术,NO通气技术,亚低温技术,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畸形的诊断技术,新生儿多脏器损伤救治技术,遗传代谢病诊断与治疗技术,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早产儿母子病房),高危儿干预与随访技术等。近3年收治新生儿出院人数达5000余人/年,疑难危重病人达30%以上,外埠患者达25%以上。利用我院围产保健网络及医院集团网,开展院前新生儿急救转运,覆盖江苏及安徽省。
积极开展多项NICU人性化服务,让家长感受到家的温暖。2013年开设华东地区首家公益性母乳库,早产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2009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新生儿黄疸小时胆红素曲线及高危因素进行新生儿出院前高胆红素血症评估及随访,并于2013年组织全国13家单位进行多中心小时胆红素曲线的建立,联合高危因素制定了新生儿黄疸的分层模型,并制作新生儿黄疸出院前评估与随访软件,临床推广使用以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带来的危害。
本学科在重视疾病救治的同时,也不断开展与临床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围产期心脏发育、新生儿营养、新生儿黄疸及其他新生儿相关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近5年来,共获得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7余项,发表SCI论文22余篇,中华系列期刊论文17余篇。获得新技术引进奖3项,科技成果奖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注重带教,近3年接受省内外医生、护士进修60余人,带教实习生100余人,研究生10余人。
不断提升学科学术水平,近3年学科在学会主要任职:
韩树萍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其他人员在多个学会或协会任职。任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等多种学术期刊编委,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省级专家等。
学科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和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展现了本学科的特色技术及学术水平,扩大了在国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