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妇幼云
患者通道
通知公告
办事指南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知识产权
下载中心
院校教育
教学信息 教学管理 教学任务
毕业后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技能中心
继续教育
进修管理
基地培训
江苏省分娩镇痛技术培训 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
临床试验机构
机构介绍 办事指南 法律法规 信息动态及公告 受试者招募 常用下载
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组织介绍 伦理审查 常用下载 知识法规 受试者招募 会议通知
医学伦理委员会
组织介绍 政策法规 伦理审查 常用下载
组织介绍 伦理审查 常用下载
生殖伦理委员会
组织介绍 法律法规
举报监督
信访投诉
院长信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健教云宣教 > 孕早期
什么是绒毛膜下血肿?
绒毛膜下血肿是指绒毛膜板与底蜕膜之间发生分离并出血,血液积聚在绒毛膜与底蜕膜之间形成的血肿。其发生率为0.5%-22%,占早孕期阴道出血相关疾病的20%。
我们平时在超声报告单上看到的“孕囊旁积液”,其实也是绒毛膜下血肿的一种。
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胚胎着床因素:胚胎着床时,底蜕膜、包蜕膜分离导致出血,这种血肿一般较小;
血管因素:如胎盘边缘静脉血窦破裂导致出血;
感染因素:特别是宫腔感染与绒毛膜下血肿密切相关;
免疫因素: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如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异常等;
内分泌因素: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子宫因素:异常子宫收缩,如外伤等;
抗凝剂使用不当:如过度抗凝;
胚胎因素:如胚胎染色体异常。
它对宝宝有影响吗?
这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位置。
小型血肿: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可以被身体自行吸收,不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大型血肿或关键位置血肿:可能会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积极应对,严格遵医嘱,尽可能降低风险。
发现后该怎么做?
密切观察或保胎: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B超复查,监测血肿大小变化(是否缩小、消失)和胚胎发育情况;必要时用黄体酮等药物帮助稳定子宫环境,减少宫缩,为血肿吸收创造条件。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减少弯腰、下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不需要绝对卧床,可适当散步(缓慢步行),但避免跑步、跳跃;避免性生活。
注意异常信号:如果出现持续腹痛、出血量增多,及时就诊。
很多准妈妈担心“要吃很多药吗?”,其实绒毛膜下血肿的处理核心是根据血肿大小、症状、孕周及胚胎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大动干戈。但是如果经过常规治疗或者生活方式的调整,血肿仍然持续性增大,阴道反复出血,这种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建议及时就诊,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
心态比 “治疗” 更重要
查出绒毛膜下血肿时,焦虑、担心是正常的,但过度紧张反而可能导致激素紊乱,不利于血肿吸收。绒毛膜下血肿更像一个警告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小心地呵护自己。它常见,但不可怕。
您需要做的是按时产检、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相信自己的身体和宝宝的生命力,有任何疑问及时和医生沟通。愿各位准妈妈都能平稳度过孕早期,迎接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