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顺应喂养
顺应喂养定义为“孩子与看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三个步骤:顺应喂养是在顺应养育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其步骤包括:
(1)父母应确保婴幼儿喂养环境愉快而不受干扰,确保父母与婴幼儿之间的意愿表达明确、清晰,还应确保食物健康、美味,并适合相应年龄婴幼儿的发育水平,按时在预期婴幼儿饥饿时供给;
(2)父母应鼓励并注意婴幼儿发出的饥饿和饱足的信号;
(3)父母的回应必须及时、有情感、保持一致性,并与婴幼儿的发育水平相适应。顺应喂养强调喂养过程中父母和婴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婴幼儿发出饥饿和饱足信号,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婴幼儿逐步学会独立进食,并获得长期健康的营养及维持适宜的生长。
二、喂养里程碑
在实现顺应喂养前,首先需要了解儿童喂养相关的发育里程碑,如:
6月龄前:正常的吸吮和吞咽能力、按需喂养、纯母乳或人工喂养、当宝宝饱时将奶瓶拿开。
6个月时:婴儿头部控制较好,具有独坐的能力并可坐在高脚凳上、吐出反射消失、在饿的时候会主动张嘴、在吃饱的时候会将头转向一侧以拒绝食物、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拿食物(指尖抓握能力)。该时期一般为食物转换期,食物转换时间——即使增加喂养频率仍不能缓解饥饿且与生病或出牙无关。
6-12月:逐渐达到自己用勺吃果泥/菜泥、可以吃指状食物。
12-24月:自己进餐、从泥状食物到不同质地和不同气味的混合食物转换、家庭共同进餐、常易发生挑偏食。
三、不同阶段的儿童如何进行顺应喂养
6月龄内婴儿主要为纯母乳喂养或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方式,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可在10次以上。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对于辅食添加期婴幼儿,顺应喂养的具体内容包括:
(1)父母需要为婴幼儿准备每天3~4次正餐和2~3次点心,按时供给;确保食物健康、安全,并适应相应年龄的婴幼儿,食物的质地、口味等应该与相应年龄婴幼儿的咀嚼、吞咽水平相适应,婴幼儿应有自己固定的座位和餐具,并与父母面对面;
(2)允许婴幼儿在父母准备的食物中挑选喜爱的食物,允许婴幼儿尝试自己进食,手抓或使用合适的餐具,鼓励婴幼儿以语言或其他信号发出进食或拒绝进食的请求;
(3)父母对婴幼儿发出的饥饿和饱足的信号应该给予及时的回应,对婴幼儿尝试自己进食的请求也应该给予正面的回应;
(4)婴幼儿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尝试新的食物,自我服务,增强婴幼儿对喂养的注意与兴趣,增进婴幼儿对饥饿和饱足的内在感受的体会和关注,激发婴幼儿以独特和有意义的信号与父母沟通交流,并促进婴幼儿逐步学会独立进食。
父母顺应喂养过程的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