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云

Health

日常护理

您的位置:首页 > 健教云宣教 > 日常护理

不做“小黄人”,轻松应对新生儿黄疸
[ 时间:2025-04-11 ]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黄疸是宝宝出生第一站最常出现的情况之一,部分新手爸妈面对“小黄人”时却焦虑不堪。今天咱们准备了一份新生儿黄疸小贴士,让你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症。约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会有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黄疸过高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不积极治疗,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对大脑细胞造成损伤,患儿可能出现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哭声尖锐等情况。如仍未进行治疗,将进一步造成耳聋、智力低下、脑瘫等神经系统永久性伤害。

引起黄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的疾病,比如红细胞增多症、溶血、血肿等;导致胆红素难以清除的疾病,比如肝肾代谢障碍、感染、胆道闭锁等。

什么情况下新生儿黄疸需要干预:

生理性黄疸:最为常见,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逐渐消退。宝宝无其他症状,一般情况良好,黄疸程度轻,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这种类型的黄疸出现时间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嗜睡、吃奶差、发热等。病理性黄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虽然临床已不再强调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更重视确定黄疸的干预值。但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的苗头时,新手爸妈一定要积极需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结合宝宝情况综合评估,给予适合宝宝的干预方式。

有以下情况的新生儿黄疸相对会较重,需格外重视:

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2)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3) 产科出院前胆红素测量值接近光疗阈值;

4) 明确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或因胆红素增长过快而考虑溶血可能。

5) 产科出院前新生儿已接受光疗;

6)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黄疸治疗既往史;

7) 有遗传性红细胞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家族史;

8) 纯母乳喂养且摄入不足、红细胞增多症;

9) 颅内出血或外出血,如头皮血肿;

10) 生后缺氧、感染、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

11) 糖尿病母亲分娩的巨大儿、唐氏综合征等;

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充分喂养十分重要。胆红素通过尿液、粪便排出,因此确保宝宝良好的喂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黄疸,当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时,可以适当地添加配方奶。

2) 光照疗法(即“照蓝光”)是最便捷、经济、安全、有效的办法。蓝光可以分解照射部位的胆红素,更易于通过尿液、粪便排出。

3) 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白蛋白、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益生菌、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4) 极少情况下,宝宝胆红素水平很高,通过照蓝光等方法无法有效改善黄疸,那么可以通过“换血疗法”快速降低血胆红素,但该方法同时具有出血、感染等诸多风险,需在医生评估换血指征后应用。

5)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尽可能识别诱发黄疸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居家如何观察黄疸?

一看部位:黄疸是否蔓延到四肢、手心脚心?

二看吃睡:宝宝是否精神差、拒奶、哭声尖?

三看二便:尿液是否深黄?大便是否发白?

四测数值:医院或社区可经皮测胆红素,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具有高危因素的孩子需听从医生的随访意见,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寻求医生帮助辅助评估。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误区:
1.自行购买蓝光仪在家退黄:治疗黄疸需要特定波长的蓝光,自行购买的蓝光仪并不一定符合此项标准。此外,照射蓝光时需要保护眼睛、会阴等部位,这些注意事项非专业人员不能全面掌握。因此,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需要到医院进行,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

2.多喝葡萄糖水可以退黄疸:目前尚无足够临床依据证明喝葡萄糖水可以退黄,且喂养过多葡萄糖水会使宝宝血糖升高,抑制食欲,占据胃容量,致使吃奶降低,从而造成奶量摄入不足,排便减少,反而导致黄疸加重。

3.认为黄疸是母乳引起,不再母乳喂养:其实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很严格,一般需要排除引起黄疸的其他因素。就算是母乳性黄疸,保障充足喂养的前提下仍可母乳喂养。

4.黄疸无论多高,晒晒太阳就退了:太阳光中含有部分蓝光,对黄疸的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有限,且有紫外线损伤宝宝娇嫩皮肤的风险;对于黄疸较高、升高较快的患儿,只是晒太阳治疗,不仅可能无效,甚至可能延误病情。

总结:

新手爸妈不要慌,新生儿出现黄疸很常见,及时监测 科学治疗是关键!让孩子不再成为“小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