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出生以后该做些什么?
宝宝出生后,护士会监测宝宝血糖水平。如果宝宝出现低血糖,应立刻进行哺乳,以促进更多葡萄糖的摄入。同时,需警惕宝宝可能出现低血钙、低血镁、红细胞增多症和黄疸等问题。
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鼓励妊娠期高血糖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期间,不能为了减肥而过度控制饮食,建议停止母乳喂养后再开始减肥计划。
三、合理饮食
对于孕期未使用药物治疗的产妇,可恢复正常饮食,但需确保饮食结构多样化且营养均衡,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建议多吃五谷杂粮、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及新鲜绿叶蔬菜,同时避免高糖、高热量、高油脂、高盐食物,如含糖饮料、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糖果、汉堡等。

四、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产后恢复,促进热量消耗,并增强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产后应适当进行运动。推荐的运动形式包括散步、瑜伽、骑固定式自行车和力量训练等,不可进行激烈的运动,避免摔倒或受伤。
五、血糖监测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分娩后,血糖水平可恢复至孕前正常水平,但仍有一部分产妇可能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因此,产后仍需定期监测血糖,如发现血糖偏高,需至内分泌科进一步诊治,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六、产后随访
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分娩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在之后5年及更长时间内,她们出现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或显性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因此,建议所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产后 4-12周 进行75g 糖耐量试验。产后糖耐量诊断标准参照非妊娠期,结果正常者,每1-3年复查一次(具体遵医嘱),若结果异常,则需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或考虑药物治疗。

七、儿童随访
妊娠期高血糖产妇分娩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如果孩子的出生体重大于4kg,他们在3-4岁时发生肥胖和超重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需要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八、问与答
Q:为什么妊娠期高血糖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容易发生低血糖?
A: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糖原供应中断,但高胰岛素血症仍然存在,且新生儿糖原异生功能不完善,因此容易发生低血糖。
Q:如何早期识别新生儿低血糖?
A: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表现缺乏灵敏性及特异性,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出汗、脸色苍白、发绀、激惹、饥饿、肢体抖动 (震颤)、呼吸不规则、心动过速和呕吐、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哭声弱或高尖、惊厥、意识淡漠、嗜睡、昏迷等。
Q:如何避免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A:加强血糖监测,给予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乳汁量不足时,经医护人员评估后可予乳旁加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