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呱呱坠地时,心情肯定是无比激动幸福的。然而,时间推移,随着孩子越长越大,很多家长都会有种感受:“我家娃怎么这么难带呀?”
做事慢、不听话、小动作多、走路经常摔跤、不愿意跟人接触……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家长们如鲠在喉,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人体接受身体内外的各种感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嗅觉、味觉),经过调节、辨别、整理、组织,使身体做出符合环境需求的适应性反应。
适应性的反应体现在良好的肢体控制、社交情绪、动作计划、行为组织和心理调适等,是孩子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前提 。
当大脑不能有效整合各种感觉信息,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时,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感觉统合障碍,从而使得家长出现相应的疑问“我家娃为何如此难带?”
于宝爸宝妈们而言,可以参考下文列出的几项来与自家的宝宝对照一下:
1、 前庭促进功能不足的儿童,整天爬高上低,动个不停;
2、 前庭抑制功能不足的儿童,惧高、不爱动,令人觉得他很胆怯;
3、 本体觉迟钝的儿童,学习动作总是慢半拍;行动笨拙,经常碰撞东西或伤到自己。
4、 动作计划组织能力差的儿童,害怕学习新动作,遇到稍复杂的活动时便不知从何下手。
5、平衡能力差的儿童,单脚站立维持时间短,走独木桥等易摔跤。
6、 触觉防御的儿童,不喜欢别人碰他,讨厌洗头梳头、刷牙、洗澡等。
7、 视知觉欠佳的儿童,辨识图形差、认字慢;可能存在学习障碍、读写障碍等。
8、听知觉欠佳的儿童,听讲反应慢、会漏听或记不住指示。
正如儿童吃饭长身体一样,除了必备的营养来源,还需要其自身具备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于大脑而言亦是如此,脑部除了需要感觉刺激的输入外,还需要感觉统合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功效。
如果宝爸宝妈们发现自家孩子存在上述的某些问题,也不必过于紧张。我院常规开设心理行为门诊、语言门诊及其他职能科室,通过临床观察结合专业评估的手段,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一般来讲3-6个月都会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