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孩子们的学习越来越“卷”,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占据了孩子们大量的时间,缺乏休息,这些均导致现在的孩子们身体和心理承受着沉重的双重负担,儿科门诊经常会有一些因“胸闷、胸痛、叹气、乏力”来就诊的孩子。
家长们有些担心孩子患上心肌炎十分焦虑,还有一些家长以为跟感冒差不多不重视,耽误了治疗,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心肌炎的知识。
心肌炎的病因
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炎症,可累及整个心脏或部分心脏组织,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损害的疾病。心肌炎可轻可重,具有不同类型,许多类型可自行好转,而一些类型则可造成严重心脏问题,甚至死亡。
心肌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性、中毒性和自身免疫性病因。感染性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少数情况下,儿童心肌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和毒素有关。
心肌炎患儿会有哪些表现?
大部分患儿都有前驱感染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心肌炎一般发生于感染后2~4周,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无特异性。
婴儿可表现为吃奶差、烦躁、哭闹、嗜睡、恶心、呕吐等。幼儿可有懒动、长叹气、胸闷胸痛等表现。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或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腹痛和呕吐),可能是就诊时最突出的特征,而心血管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悸的仅为部分病例。
比较危险的一个类型是暴发性心肌炎。需要警惕以下症状:心跳过快或心律失常,心悸、极度乏力、呼吸困难、胸闷、胸痛、胃痛、四肢冰冷或出现斑点、少尿、精神萎靡、反应淡漠、头晕(低血压的迹象)等;婴儿出现拒乳、发绀、四肢凉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
心肌炎患儿日常注意事项
1.患有心肌炎的儿童需注意休息。安静休息不是指在家或者病房做作业、玩平板电脑、看电视,而是真正静卧。
2.根据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3.保证营养均衡,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要过饱。可以给孩子吃一些高蛋白(如鱼、虾、 肉、蛋、牛奶、豆制品)、高维生素(如蔬菜、水果)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心肌代谢及修复。
4.营养心肌的药物能够提供心肌能量,促进心肌细胞修复,通常口服3~6个月,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调整。
5.康复锻炼。在心肌炎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轻型心肌炎患者, 一般在发病3~4周后,可进行10~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3个月后,根据随访情况增加活动量,如游泳、骑自行车和体操等,但注意一定要循序渐进。
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者应休息6~12个月,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心功能恢复正常之后再开始活动,根据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试验等随访结果决定活动量。
家长们要特别当心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度心肌炎的症状非常轻微,经过治疗和休息能够自行缓解;暴发性心肌炎则容易带来严重后果,更可能导致患者在几周之内猝死!
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后一周左右不适症状会逐步缓解,如果这一阶段孩子的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无改善,反而加重,应引起重视,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