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X型腿”和“O型腿”之前,要先了解生长期儿童下肢形态的生理演变。宝宝出生时下肢呈“O”形,为正常生理现象,到婴儿期下肢仍然有15°的膝内翻,到18个月左右可有改善;到2~3岁宝宝又会出现约15°的膝外翻,7~8岁后接近正常成人水平。所以宝宝这个时期出现的轻度膝内翻或膝外翻基本上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若超过生理界限值或下肢不对称畸形,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家长经常是在宝宝会独走后发现走路腿型有问题来就医。“X型腿”的宝宝爱夹着大腿走,踝关节并不拢;“O型腿”的宝宝走路像骑马,膝关节老是并不拢。一般来说直立位两踝或膝靠拢,两膝或足踝的距离小于3cm,即为轻度;若大于3cm,并且用力不能并拢的即为中度;如距离大于6cm,属于重度。
引起骨骼变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佝偻病后遗症,更多的是由于不良坐姿、过早负重等导致的肌肉、韧带发育不对称引起的。
如果持续存在或中重度以上的畸形,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排除有无佝偻病等疾病引起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必要时做步态分析,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矫治,严重的则需到骨科进行器具矫形。
(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