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因气候干燥天气寒冷,容易患口角炎。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发生在口角黏膜的一侧或两侧,最初表现为口角上发红发痒,接着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或裂痕,张嘴时易拉裂出血,使患者吃饭说话等都受影响。
如何应对:
①不要舔:口角干燥不要用舌头去舔,防止口角变得更易干燥出血,以及细菌侵入口角引发炎症;
②涂润唇膏,缓解症状: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可使用润唇膏或润肤霜缓解疼痛和瘙痒;尽量别用带香味的润唇膏,避免因含有的香精和其他化学添加剂造成唇部过敏,使刺痒症状加重;若症状无缓解,需就医排查病因。
③注意补充营养:维生素B2缺乏可诱发口角炎,铁、蛋白质供给不足也可出现口角炎症状;所以平时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蔬菜、水果、粗粮都不能少,优质蛋白也要摄入足量。(ps:维生素B2含量较多的食物有:小米、黑米等全谷物,动物内脏,蛋黄,奶类及其制品,菠菜,香菇等。)
02冻疮
冻疮常见于冬季。皮肤在遭遇寒冷、潮湿等时,局部小动脉收缩,久而久之血管麻痹,造成扩张,血液淤积,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冻疮。
患者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等。常发生在肢体的末端和暴露在外的部位,比如手、脚、耳边、面颊部位,易复发。
如何应对:
①注意冻疮易发部位的保暖,手套、袜子穿起来;出门时,围巾、耳罩、口罩戴起来,但要注意,手套、鞋袜不宜过紧。
②防止潮湿,保持干燥,平时洗手、洗碗等用热水,洗完之后一定要及时擦干;易受冷部位可以擦一些护肤品,减少散热。脚爱出汗的人要选择吸汗能力强的鞋垫或者透气的鞋子,以保持双脚干燥;
③若从室外归来,受冻的部位(尤其是易发冻疮的部位,比如手、脚)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烤火取暖,而应回到温暖的地方,让手等部位的温度自然地逐渐回升,或者两手互相搓擦,加强血液循环。
④保持规律的锻炼,可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03皮肤瘙痒
冬季的皮肤瘙痒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冬季人体皮脂、汗液分泌减少,尤其是皮脂腺、汗腺萎缩的老年人表现更为突出,导致皮肤较干燥,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及瘙痒,常出现在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等位置。
如何应对:
①冬季适当减少洗浴次数,特别是老年人不要天天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保持在40℃以下,避免经常搓洗皮肤;
②洗浴中选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沐浴露,浴后全身涂抹滋润保湿的润肤剂;
③出现瘙痒,尽量不要抓,防止皮肤破损引发皮炎、湿疹
04感冒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前者症状为咽痛、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一般不发热;后者症状为高烧、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传染范围更大。感冒一般有自限性,但体弱者可能会出现肺炎、气管炎等并发症
如何应对:
①勤洗手、勤开窗通风,减少出入公共场所的次数;
②保证充足的饮水,保证良好的睡眠,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
③老人、小孩要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④感冒后不一定要用药,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但如果3-5天仍无好转迹象,应及时就医。
05胃肠道疾病
冬天早晚温差大,冷空气易刺激胃肠,导致胃炎、肠炎等疾病多发;冬季也是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期,尤需引起重视。
对于一些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暴饮暴食者、饮食不规律者、大量饮酒者、慢性胃病患者,冬季大吃大喝、摄入过多热量或酒精,更易引起胃肠黏膜损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消化道出血。
如何应对:
①注意胃部保暖,尤其是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群。平时饮食规律、清淡,以维护胃酸分泌的节律;
②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煎炸食物;
③注意饮食卫生,海鲜等生食要彻底煮熟,生熟食物分开放;
④如出现胃部不适或疼痛、嗳气、饱胀感、恶心、呕吐甚至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转自咋吃